企業團隊,這個風靡于20世紀80年代的管理熱門詞匯源于戰后對日本企業騰飛的研究。一個資源貧乏,人才和技術均不突出的戰敗島國,卻用短短的時間在全球工業技術領域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傳奇,成為歐美競相研究和學習的典范,究其企業管理的秘訣就是普遍采取了一種被稱作“團隊”的組織形式來推動和引領企業的發展。
豐田曾這樣解釋團隊:“一個人前進五百米,不如500個人每人前進一米”。從中可以看出,日本企業提倡的不是締造一兩個超人般的管理精英,而是期待員工整體作用得以發揮,強調團隊內部對共同利益的追求,對共同事業的認同,從而形成各盡其能、各司其職、緊密協同的共依共存關系,最終發揮出大于個體集合的互補倍增效應,來實現團隊目標。
團隊精神源于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團隊建設的要點卻又區別于集體主義精神,這其中團隊成員作用的互補性尤為關鍵。集體主義更強調一種個體融入集體的趨同要求,主張個體發展服從集體模式,它所形成的合力是個體力量的聚集,即所謂的“一根筷子易掰斷,一把筷子折不彎”。然而,團隊建設追求的不是這樣的力量聚集,而是聚合后的聚變。它更注重團隊成員的個性和特長的彰顯,在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懂得自己不是完成事業重任的全才,要實現心中追求離不開團隊的其他成員的協同,同時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具備完成重任的某些方面的優勢,懂得自己責任重大,必須在這些方面為任務的完成做出貢獻,這樣相互間自覺協同,責任明確的個體才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團隊機器”。
有一個比較好懂的模型來描述這種聚合力量的神奇;炷嗤聊Y后抗壓,但是不抗拉,面積做大了就容易斷裂;鋼筋抗拉,但不抗壓,多掛點荷載就拉不直。但是他們聚合在一起形成——“鋼筋混凝土團隊”后,其抗壓和抗拉性能卻十分驚人,如果沒有這種神奇的聚合的作用發生,高樓大廈、道路橋梁或許只能停留于藍圖之上了。
我們在團隊建設中常會犯“完美主義的錯誤”,總想著自己勤奮努力缺啥補啥,就可以“修煉”成處處卓越,這個背后隱藏的其實是某種程度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追求。在“英雄”眼里,也許比人都只是比他細一點的“一根筷子”而已。如果團隊形成這樣一個認知,作用互補,共同依存的團隊精神就無從談起,“團隊合力”其實也是十分不穩定的。我們的足球等集體運動項目的表現常常令國人扼腕,隊員們缺乏真正的團隊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場上隊員雖然有專業的技能、明確的站位和分工,但是若隊員不能坦然認同自己的弱點,就永遠不會在關鍵時刻自覺的為能彌補自己弱點的伙伴傳遞機會;而當他不清楚自己的長處時,也就意味著他不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對于完成團隊任務多么重要,沒有清晰的責任驅動,危機關頭只會缺乏信心和勇氣,而失去全隊得分的機會。
可見,團隊成員見的優勢互補是團隊作用發揮的核心基礎,一個不明了優勢的成員其實就是一耳光不清楚自己責任的成員,這對于團隊作用的發揮是具有危害的“恭謙”,因此,企業團隊成員都要積極嚴肅地“自我表揚”一下。試一下你就不難發現,這比“自我批評”困難許多,特別是要簡明而清晰的表述自己在完成團隊共同任務方面的個性和特長就更不容易了。因為這首先需要你透徹了解共同事業,能熟知分解到時間節點的行動計劃,還需要能再剖析自我的基礎上把自己植入行動計劃的節點上去,需要你以自己所具備的優勢才能為依托去“認領”團隊任務的相應責任。這真的比“恭謙”地表明優勢,進能而相對容易地推卸責任要困難的多。在團隊中,一個成員之知道自己不足,是不敢與承擔責任的個體。
在一個優秀的團隊中,你不必為自己的不足感到不安,因為劣勢只是相對的結論,是否能獲得成就感關鍵是看你是否真心熱愛這個團隊。就好比你完全不必因沒有姚明的高度而郁悶,你能成為姚明的優秀傳球手那就是很了不起的角色了?墒侨绻悴磺宄约涸趫F隊能沖到什么角色,能承擔什么責任,那就是件太糟糕的事情了,就好像一架機器里發現一顆掉落的螺釘,卻不知道是安在哪里的,而你就是那顆螺釘的話,那會作何感想?
企業也應反思,是否在使用一種完美主義的評價和培養方法:過分關注個體的短處和缺憾,而忽視了對特長的發掘和個性的張揚!袄L短板”的同時絕不應該忘卻了讓長坂更長具有對團隊更重要的意義,其實沒有完美的個體,只有完美的團隊,各具特長,各顯神通的成員是構建完美團隊的基石。
(節選自《從“一筷子”到“鋼筋混泥土”》作者:甘占勇) |